首页 联系我们 English 
 
 
 
·企业新闻
·行业新闻
尹兴满:用“芯”驱动 领跑中国
[2010-3-23]

 
 
 
 
第一桶金:从小修理店到汽车电机厂(连载一)
 
     1956年11月,尹兴满出生于椒江之畔前所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。少年时的尹兴满对电机、电器一类的东西很着迷,在临海杜桥中学读高中时,理科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,还是学校电工组的骨干成员。学校里的电灯电器出了什么故障,新建校舍安装线路什么的,都是尹兴满和他电工组的几个伙伴一起去做,而且每次都能把学校交给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。
     那时因为政治原因还没恢复高考,1974年从杜桥中学毕业后,尹兴满凭着对电器产品的兴趣和在学校学到的较为扎实的物理知识,以每月5元的租金在前所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民房,开设了一间小修理店,这也是当时前所的第一家修理店。
     前所地处椒江入海口,自古以来就是人气很旺的码头。云集于此的船老大们的发电机或设备出了什么问题,就会跑到修理店来求助,而尹兴满总会以他的那股聪明和韧劲把原来不好使或弄坏的家伙“整”得服服贴贴、顺顺当当。
     店不大,但生意却像深秋的柿子树,饱饱满满而又红红火火。尹兴满的这个小修理店每月能净赚三四百元,这在当时差不多是一个集体工厂厂长工资的五倍。那时候,政府还不允许私人开店办厂,所以说到底修理店还只是个身份不“清白”的“地下店”。
     好景果然不长,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开始了。1977年,尹兴满连人带店被迫并入前所的社办农机厂,不过好像还不算很亏——虽然只是技术员身份,但待遇和厂长一样:月薪36元。
     享受着“厂长级别”的尹兴满心中有着自己的小九九,他希望能拥有属于他个人的一片蓝天。36元的月工资只是他之前开维修店的十分之一,而且在他看来,只有大胆放开手脚才能踩踏成一条出路。半年之后,尹兴满辞去农机厂的工作,冒着再次被“割资”的危险,重开了一家修理店。
     1979年,国家允许个人开店,这让一直怀揣梦想的尹兴满眼前豁然开朗。他立即跑到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营业执照,在椒北大街搭建了二间10平方米的铁皮屋,还在门口挂出了“振兴五金修理店”的牌子。除了机电维修和卖一些船用五金,尹兴满还和几个徒弟一起装配电风扇、鼓风机等常用电器拿到市场上去卖。“去年夏天还有人跟我说,他们家以前花85元买我们做的电风扇一直还在用,说质量真是好——都20多年了!”尹兴满颇有些自豪地说。
     由于交货及时,活做得细致,服务又热情,尹兴满的店铺获得了广泛的好口碑。积累着人生第一桶金的同时,他思索的目光常常越过布满低矮平房的前所,越过滚滚东流的椒江……
     1990年,尹兴满租用原临海前所食品站的五间房子作厂房,专业生产汽车电机,一年后还购买了两台冲床,加工电机铁芯片。“食品站隔壁有一户人家养猪,经常把我们的工厂搞得又臭又脏,晚上猪叫起来,都让人没办法睡觉。看到环境太差,我就把厂搬到前所的小圆山,租了部队的几间平房,企业名称改为台州汽车电机厂,这一年是1993年,台州还没有撒地建市。由于感觉厂子狭小越来越不够用,半年后,我又把厂搬到下岙村,租用了原台州重型汽车厂的厂房。厂房在山脚,排水系统不是很通畅,一逢下大雨就进水,我和爱人经常半夜三更起来舀水……”说起创业初期的一些情景,尹兴满如数家珍,又颇有些感慨。
     1994年,尹兴满斥资100多万元在前所轮渡码头附近,也就是椒北大街115号买了5亩土地,开始小试牛刀。经过几次扩建,占地面积扩充到20亩,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“台州市汽车电机厂”厂区。其实“台州市汽车电机厂”早在1997年就更名为“信质电机有限公司”,外来客户顺着厂门口的“中国·信质电机有限公司”指示牌,就可直接进入目前中国最大汽车定子铁芯的生产基地。
     “台州市汽车电机厂这个厂名规规矩矩的,也不错。我们产品的注册商标是‘信质’,特别是与国外客户谈业务时,他们一般不称我们为汽车电机厂,而是以我们的商标称‘信质’。‘信质’是取‘信誉’、‘质量’之意得来的,这也是我们最看重、视为生命的两个方面。后来我们就干脆改为信质电机公司了。你看我们的商标,这个‘Z’字中间是一椭圆形的斜杠,但你注意看,是一只眼睛——眼睛盯着质量,一刻也不放松。”尹兴满董事长随手拿起一本信质电机公司宣传册,指着企业标识对记者说。
 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报记者 李明亮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来源【信质报】2010年2期


   
  版权所有 2006 中国·信质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:
copyright 2006china·xingzhi Automobile Motor Co.,Ltd. E-mail:[email protected]